
作者: 楊威利修
標題: 大灣區之扶乩考察報告
介紹: 早前有200多名不同中學的香港學生,以高鐵「被送往」廣州及深圳進行強制性內地考察,到場送行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,感覺到所有學生都很期待這次行程。政府目標本學年內,將安排4萬名高中生運往內地考察。 有來自漢華中學的中五學生表示,回港後需要繳交1000字的論文,講述大灣區如何幫助年青人,以及中國青年如何為國家經濟作出貢獻,希望藉今次旅程,了解國家發展。 我沒幸被選中,但為了支持同學。於是以扶乩考察形式,試著寫下一篇1000字的論文報告《說好國家的憶、揚、頓、挫》。跟同學開心些牙,但記住啊,如果你身在香港的話,就切勿抄我篇報告頂包啊,應該會賴嘢的。
《說好國家的憶、揚、頓、挫》
是次北上大灣區,幫我全面認識國家發展與歷史,作為愛國中華兒女,該為國家作貢獻,出主意。於是不怕被黑暴誣陷我「奶共」,都必須說好偉大祖國的故事。對此,我認為有憶揚頓挫四大面向。
憶我黨高瞻遠足
建國前南泥灣種殖鴉片,比西方大麻合法化早上百年。更率先去層層中介商剝削,貫徹種殖加工煶煉批發運輸販售一條龍,落實公平貿易。
抗日時發揮大格局,派潘漢年與日匪接洽,與皇軍簽訂停戰協定,提供國民政府情報,合謀削弱抗日國軍,如此借力打力逆思考,為日後雙贏(贏兩次)模式,墊定堅實地基。
內戰時最先研發間歇性斷食法(Intermittent Fasting),圍長春城時,堵塞大小通道,糧禁入、人禁出。讓數十萬長春平民優先享受斷食帶來之健康巨變。
揚我軍威震四海
愛國港青該時刻宣揚,我軍能打仗更打勝仗。雖三十多年,銘記人民子弟兵那媲美「飛奪瀘定橋」的木樨地大捷,廿七軍奮勇當先,殲敵過萬!是次不像瀘定橋時,殺敵人數滿有爭議。這過萬死人,可得西方印證!
此外,九八年七月廿六日,我軍北海艦隊,為四艘裝滿石油的北歐走私油輪保駕護航。在黃海與我國自家公安部和全國海關的十二艘緝私炮艇對峙,緝私艇要求配合其執行公務,讓其登船搜查。我軍毫無懼色,堅持捍衛高層核心利益,迅速對海關及公安指揮艇發炮,炮艦也開足馬力撞向緝私艇。結果黃海炮戰歷時五十九分鐘,給對手造成八十七人傷亡。如果還有滋事分子硬要挑骨頭,說木樨地一役,武器不對等所以勝之不武的話。黃海此役倒就無話可說吧!
頓悟大灣區共享優勢
過去聽到輸入內地專才來港,首先擔心將來要爭飯碗,但聽到內地幼稚園女教師和四十八男家長關係良好,我徹底頓悟了!港男應歡迎引進專才,同時拒絕躺平,盡快成家,孩子長大爭取送其上幼稚園。繼而享受資源共享的大同世界。
挫美帝軟肋之中器銳實力
美帝亡我之心不死,單靠外交部口頭譴責是不夠的,反正美帝搬石頭砸自己腳一砸幾十年,就沒見他砸斷腿。是次考察讓我明白,國家地大物博,什麼都不缺,尤其器官,而新鮮器官是生物界稀土,此乃美帝之軟肋。
我們應用對等原則,回應美帝制裁我方官員,我們反制裁,禁止他們移植中國年輕人的器官!這樣美帝官員肯定怕得腿軟,畢竟都吃漢堡薯條長大,試問誰沒脂肪肝?每次投票選擇打擊中國時都必須想清楚,你敢擔保自家肝臟能永遠運作正常?不需我們活摘年輕新鮮的給你替換?想出如此絕招,連自己都感到驚訝,大概神州地溝油打通了我任督二脈,實此考察最大得着。
資料參考
關於南泥灣種鴉片
塔斯社記者、莫斯科駐延安特派員彼得·弗拉基米若夫尤《延安日記》
陳永發教授《紅太陽下的罌粟花:鴉片貿易與延安模式》
美國學者哈里森·索爾茲伯里《長征:前所未聞的故事》
關於潘漢年通日
東京福祉大學教授遠藤譽《毛澤東勾結日軍的真相》
顧雪雍《我所知道的中共「五方特務」袁殊》
日本間諜岩井英回憶錄《回想的上海》
王明《中共五十年》
關於長春餓殍戰
杜斌《長春餓殍戰》
關於木樨地大捷之殲敵人數
2014年6月,香港《壹周刊》引述美國白宮解密檔案,由時任美國駐華大使李潔明(James R. Lilley)、及時任駐港總領事安德遜(Donald M. Anderson)撰寫,稱1989年6月16日,美國駐港總領事館,收到中方戒嚴部隊線人引述一份聲稱是中共官方內部文件,提到6月3至4日,北京合計共1萬454人被殺。
關於黃海炮戰
大紀元編輯部《江澤民其人》